拉脱维亚全称拉脱维亚共和国,首都里加,政治体制为议会制共和制。

拉脱维亚国旗
地理位置和人口
- 地理位置:
- 拉脱维亚位于东欧平原的西部,西临波罗的海,拥有498公里长的海岸线,里加湾深入内陆。
- 拉脱维亚国土面积64589平方公里,国界线总长为1862公里,其北邻爱沙尼亚,东界俄罗斯,南接立陶宛,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。
- 首都里加是该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同时也是波罗的海地区重要的工业、商业、金融和交通中心。
- 拉脱维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东西欧的重要桥梁,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- 人口数量:
- 2022年拉脱维亚的人口为187.9万人。
- 拉脱维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。拉脱维亚族占人口的大多数,约为62%,俄罗斯族是第二大民族,占25.4%。其他主要民族包括白俄罗斯族占3.3%,乌克兰族占2.2%,波兰族占2.1%。此外,还有犹太人、爱沙尼亚人等少数民族。

拉脱维亚地图
宗教信仰和语言
- 宗教信仰:
- 拉脱维亚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,主要宗教包括基督教的天主教、路德宗(新教)和东正教。
- 基督教是拉脱维亚最受欢迎的宗教,占人口的大部分,大约79%的人口信奉基督教,但只有约7%的人口定期参加宗教仪式。其中,拉脱维亚福音派路德教会是一个较大的宗教组织。
- 官方语言:
- 拉脱维亚的官方语言是拉脱维亚语。
- 拉脱维亚语属于印欧语系波罗的语族东支,是该语族仅存的两种语言之一,另一种为立陶宛语。
- 拉脱维亚语使用人口近200万,其中约150万在拉脱维亚,其余近50万在拉脱维亚的附近地区和其他国家,主要是美国。
- 拉脱维亚宪法第4条和第114条构成了拉脱维亚语言政策的基础,宣布拉脱维亚语为官方国家语言,并确认少数民族保留和发展其语言的权利。
- 俄语在拉脱维亚也非常普及,是通用语言之一。
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
- 地形地貌:
- 拉脱维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,属于东欧平原的西部,是一个典型的中高纬度国家。
- 拉脱维亚的地势低平,平均海拔仅87米,大约75%的地区在海拔120米以下,远低于东欧平原的平均海拔高度(175米)。拉脱维亚的最高点海拔也仅为311米。
- 由于历史上冰川的深刻影响,拉脱维亚的地形以波状起伏的平原、低地和低矮丘陵相间分布为主要特征。
- 东部和西部地区多为低丘地带,东部地势略高,低丘之间形成许多小湖泊,而滨海地区则多形成沙滩。拉脱维亚的森林覆盖率约为38%,林地主要分布在国境的西部和东北部,以天然林地为主,包括耐寒的松树和云杉等针叶林以及白杨林、白桦林等落叶林。
- 拉脱维亚的海岸线总长496公里,西临波罗的海,与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。东面和东南面分别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接壤。国界线总长1862公里。
- 气候类型:
- 拉脱维亚的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。
- 这种气候特征意味着拉脱维亚会受到大西洋暖流的影响,从而使得气候比同纬度的大陆内部地区更为温和。
- 夏季时,拉脱维亚的白天平均气温大约为23℃,而夜晚平均气温则为11℃左右。在冬季,沿海地区的平均气温大约在零下2至3℃,而非沿海地区则会更冷一些。
- 拉脱维亚的降水分布相对均匀,全年都有降水,但夏季的降水量相对较多。拉脱维亚的平均年降水量为732毫米,其中7月和8月是降雨量最多的月份,平均月降雨量为78毫米,而2月和3月降雨量最少,平均月降雨量为33毫米。
- 拉脱维亚的气候温和而湿润,四季分明,冬季较冷,夏季温暖,春秋季节气候适中。
拉脱维亚地形地貌示意图
历史沿革
拉脱维亚的历史沿革经历了多个时期,以下是其主要历史阶段的概述:
- 早期历史:公元前3000年左右,拉脱维亚人的祖先定居在波罗的海的东岸。公元前900年,不同的波罗的海部落如克罗尼人、塞梅加廉人、拉特加廉人、瑟罗尼亚人以及说芬兰语的利沃尼亚人定居在拉脱维亚。
- 中世纪:公元10世纪起,拉脱维亚建立了几个早期的封建公国。12世纪末至1562年,拉脱维亚被日耳曼十字军侵占,后归属德利沃尼亚政权。
- 近现代:1583年至1710年,拉脱维亚先后被瑞典、波兰立陶宛联邦瓜分。1710年至1795年,被沙皇俄国占领。1795年至1918年,拉东部和西部分别被俄罗斯和德国割据。
- 独立与再占领:1918年11月18日,拉脱维亚宣布独立,建立拉脱维亚共和国。1939年8月,苏联和德国签订秘密条约,拉脱维亚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。1940年6月,苏军根据苏拉双边友好协议进驻拉脱维亚,建立苏维埃政权,同年7月21日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,8月5日并入苏联。
- 二战与再独立:1941年至1945年,拉脱维亚被德国侵占。二战结束后,重新并入苏联。1990年5月4日,拉最高苏维埃通过关于恢复拉脱维亚独立的宣言,并改国名为拉脱维亚共和国。1991年8月22日,拉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。同年9月6日,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拉独立。9月17日,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。
- 现代发展:自独立以后,拉脱维亚积极培养和西方各国的关系,并已于2004年加入欧盟和北约。2004年4月2日,拉正式加入北约;5月1日,正式加入欧盟;2014年1月1日,拉正式启用欧元,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。
拉脱维亚的历史是一段复杂的发展过程,涉及多次战争、占领和政治变革,最终走向独立并成功融入欧洲和国际社会。
前苏联版图示意图
自然资源
拉脱维亚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:
- 矿产资源:拉脱维亚拥有石灰石、石膏、白云石、石英砂等少量矿产。此外,拉脱维亚是东北欧泥炭的主要输出国,泥炭可开采储量约1.9亿吨,位居全球前十。
- 水资源:拉脱维亚全境有3000多个湖泊,750多条河流,如道加瓦河、利耶卢佩河、高亚河、文塔河等。内陆水域面积达2419平方公里,为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所。波罗的海蕴有丰富的鱼类资源。
- 土地资源:拉脱维亚的可耕地面积为2.39万平方公里,土壤以灰化土为主。此外,拉脱维亚的森林资源丰富,森林面积达3.26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49%,森林覆盖率位居欧洲第四。
- 林业资源:拉脱维亚的森林覆盖率非常高,其中1.47万平方公里为国有林。阔叶林占54.8%,主要树种为桦树、杞树、山杨;针叶林占45.2%,主要树种为松树和云杉。
- 石油和天然气:拉脱维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少,完全依赖进口。
- 风能资源:拉脱维亚全年普遍盛行南风、西南风和西风,具有开发风能的潜力。
- 生物多样性:拉脱维亚有1.4万个野生物种,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。
这些自然资源为拉脱维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,尤其是在林业、农业、渔业和旅游业等领域。然而,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缺乏,拉脱维亚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能源需求。
拉脱维亚国花:滨菊
军事力量
拉脱维亚的军事力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- 军事演习:拉脱维亚积极参与北约的军事演习,如“冬季之盾-2021”和“坚定卫士-2021”。这些演习旨在提高与北约盟国的协同作战能力,并进行战略威慑。
- 军事现代化:北约在拉脱维亚的军事存在和活动表明,拉脱维亚正在加强其军事现代化,包括推进“4个30”战备计划,以及参与北约的科技研发,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、数据和运算、生物技术、高超音速技术和太空能力等领域。
- 国防政策:拉脱维亚的国防政策聚焦于潜在的军事威胁、地区冲突、恐怖主义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、网络攻击、技术灾难、非法移民等问题。
- 国际合作:拉脱维亚与北约成员国保持紧密的军事合作,包括与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家的军事交流和联合演习。
- 军事存在:拉脱维亚国防部长曾表示,希望美国在拉脱维亚有永久性军事存在,并使用如“爱国者”导弹系统等增强防御能力。
- 军事装备:拉脱维亚军队装备了多种不同口径的机枪,并有统一的武装编制,包括骑兵、步兵和炮兵等作战单位。
- 海军力量:拉脱维亚海军在1991年国家再次独立后重建,总部位于利耶帕亚。海军拥有包括斯库兰达级双体巡逻艇、扫雷艇、布雷舰和高速巡逻艇在内的舰艇。这些舰艇大多由其他国家提供或共同研发,具备一定的海上巡逻、扫雷和布雷能力。
- 军事部署:北约在拉脱维亚部署有战斗群,以保卫波罗的海国家,包括拉脱维亚,并对外部潜在威胁进行威慑。
- 军事改革:北约在拉脱维亚的军事活动还包括推进军事改革,如制定新的战略和作战概念,以及加强指挥体制改革。
拉脱维亚的军事力量虽然规模不大,但通过与北约的紧密合作和参与联合演习,不断提升其国防能力和战备水平。同时,拉脱维亚也在积极推动军事现代化,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。
jbo竟博官网拉脱维亚国徽
外交政策
拉脱维亚的外交政策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:
- 欧盟和北约的合作:作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,拉脱维亚积极与这些组织合作,以维护区域安全和促进经济合作。
- 战略伙伴关系:拉脱维亚寻求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,以加强跨大西洋关系。
- 地缘政治局势:拉脱维亚关注其周边的地缘政治局势,特别是与俄罗斯的关系,以及在欧盟和北约东部边境所面临的挑战。
- 经济外交:拉脱维亚通过外交途径促进经济发展,包括吸引外国投资和扩大出口。
- 多边合作:拉脱维亚参与多边合作,以应对全球性挑战,如气候变化、网络安全和国际贸易。
- 文化交流:拉脱维亚通过文化和教育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,促进相互理解和合作。
- 与中国的关系:拉脱维亚与中国保持外交关系,并在相互尊重、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增进理解和互信,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。
- 应对俄乌冲突:拉脱维亚关注俄乌冲突对地区安全的影响,并与国际社会合作以促进和平与稳定。
- 环境保护:拉脱维亚在外交政策中也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,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绿色经济和气候中和的策略。
拉脱维亚的外交政策是多方面的,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对话来提升国家的安全、经济和文化利益。同时,拉脱维亚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,以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。
拉脱维亚总统:埃德加斯·林克维奇斯
经济发展
欧元是欧洲联盟中20个国家的通用货币,2014年1月1日拉脱维亚正式成为欧元区成员国。
拉脱维亚2022年的GDP为 409.32亿美元,人均GDP 2.18万美元。
拉脱维亚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支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:
- 经济支柱:拉脱维亚的经济支柱主要包括服务业、工业和农业。
- 服务业:服务业是拉脱维亚经济的主要支柱,根据2021年的数据,服务业产值为226.87亿欧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8.9%。
- 工业:工业在拉脱维亚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,尤其是制造业和采矿业。工业支柱产业包括采矿、加工制造及水电气供应等。
- 农业:农业包括种植业、畜牧业、渔业等,2018年农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.8%。
- 对外贸易:拉脱维亚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,且对进口贸易的依赖度更大。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木材、木制品及木炭、钢铁、矿物燃料等,而主要进口商品为矿物燃料、机械用具及零配件、车辆及零配件等。
- 投资环境:拉脱维亚在世界银行发布的《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》中,营商便利度排名中位列第19位,显示出其良好的商业环境和投资吸引力。
- 旅游业:旅游业对拉脱维亚经济的贡献日益显著,尽管受到疫情影响,2021年接待游客数量有所下降,但旅游业仍然是拉脱维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- 交通运输:拉脱维亚的交通运输业较为发达,拥有便利的陆路、水路和空中交通网络,特别是里加港和里加国际机场在区域交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- 自然资源:拉脱维亚拥有泥炭、石灰石、石膏、白云石、石英沙等矿产资源,同时森林资源丰富,森林覆盖率达到49.9%。
- 国际合作:拉脱维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,特别是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与中国等国家加强了经济和贸易联系。
- 数字化发展:拉脱维亚制定《2021-2027年数字转型指南》,旨在推动国家数字化发展和改革,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。
- 经济挑战:拉脱维亚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,如经济衰退、新冠疫情的影响等,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,包括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。
拉脱维亚的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,以服务业为主导,同时注重工业和农业的发展,并积极拓展国际贸易与合作,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。
欧元